科學教育如何做到“一個都不能少”

2023-06-01 11:26:50 來源: 中國青年報 作者: 熊丙奇

熊丙奇

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、培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人才、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。近日,教育部等18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了《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(jiān)管司負責人就《意見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,明確要確保薄弱地區(qū)、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在科學教育中“一個都不能少”。

薄弱地區(qū)、薄弱學校的科學教育,首先受教育投入不足影響。雖然科學課是重要的義務教育課程,也是被納入中考的,但是,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,部分學校缺乏科學教育場所以及設備、器材、圖書、軟件等。筆者在調研中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農村學校的科學實驗室,已經10多年沒有增加任何新設備、器材。

為改變這一狀況,教育部提出在硬件支持上,安排建設“中西部地區(qū)科學教育場所援建工程”等項目。在資源供給上,明確探索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彌補薄弱地區(qū)、薄弱學校及特殊兒童群體擁有優(yōu)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。在社會動員上,部署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對口援建,尤其是與高精尖技術密切相關的企業(yè),為薄弱地區(qū)、薄弱學校,培訓專業(yè)人員。而在筆者看來,要解決這一問題,還需強化基礎教育經費的省級統(tǒng)籌,由省級財政保障對基礎教育學校的投入,按照與城市學校一樣的標準,加強對科學教育硬軟件的投入。

此外,薄弱學校、薄弱地區(qū)尤其是鄉(xiāng)村地區(qū)的科學教育,也會到受校外教育資源不足的影響。與城市學校周圍有科技館、科技企業(yè)、科學培訓機構等豐富的科學教育校外資源不同,某些地方學生的科學教育,大多只能在校內進行,沒有可利用的社會資源。這一問題,可以通過城鄉(xiāng)學校結對幫扶、課后服務引入校外機構開展科學教育、組織薄弱學校學生在寒暑假中參加科學營等方式解決,讓薄弱學校、薄弱地區(qū)的學生也能享有社會科學教育資源。

科學教育的水平,還受到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??茖W教育要培養(yǎng)學生的科學素養(yǎng)與創(chuàng)新精神,但現(xiàn)實中的科學教育,依然存在一定的知識化、應試化傾向。比如,近年來,有大學教授反映,有少數理工科專業(yè)的新入學研究生,居然在過去的教育經歷中,沒有做過實驗。由于中考、高考不考實驗,一些學校會認為開展實驗教學,不但費錢、有安全風險,還對升學無用,學生也覺得不必花時間在實驗中,這無疑影響學生的科學素養(yǎng)培養(yǎng)。

我國從2020年起實施“強基計劃”,這一計劃旨在招收對基礎學科有興趣的學生,將他們培養(yǎng)為基礎學科的拔尖人才。而從實際的招生情況看,不少高考成績優(yōu)異的學生,并無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基礎學科興趣,申請了“強基計劃”,在高考成績發(fā)布后,放棄的也有不少。這啟示有關部門在基礎教育階段,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科興趣培養(yǎng),這也是加強科學教育的重要價值。不但要培養(yǎng)學生具有科學精神,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成為科學家的志向。

責任編輯: 冷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