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何亮
最古老的蕨類植物之一桫欏,出現(xiàn)在距今約3億年前的中生代石炭紀時期;可高達七八十米的望天樹,是東南亞熱帶地區(qū)最高的樹木,被稱為熱帶雨林中的“巨人”;張著“血盆大口”隨時等待捕獵的捕蠅草,自帶“口袋”守株待兔的豬籠草……8月20日,記者跟隨2024年“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調(diào)研行”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,生物多樣性體驗園“扶荔宮”溫室群里的珍稀瀕危植物,讓人目不暇接。
“扶荔宮”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溫室,漢武帝時期曾建于上林苑中,用于栽種南方佳果和奇花異木。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院士借用此典故命名該溫室群。
“扶荔宮”溫室群由主體溫室(熱帶雨林館、熱帶沙漠館和熱帶水生館)、奇異植物館、隱花植物館、種子博物館、草木百兼館等組成。主體溫室造型奇特,幾個溫室形成錯落有致、相得益彰、功能完備、布局合理的溫室群。
“扶荔宮”現(xiàn)已保存熱帶特色植物2500余種,充分展示了“植物王國”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別具特色的生態(tài)景觀,是云南省獨具歷史文化底蘊、科學內(nèi)涵豐富、布局獨特的溫室群,以及生物多樣性研究、展示與科學知識傳播的重要基地。
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內(nèi),還有一座被稱為“種子之家”“種子銀行”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(zhì)資源庫。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(zhì)資源庫主任伊廷雙說,經(jīng)過十余年的發(fā)展,種質(zhì)庫長期、有效地保存了各類野生植物種子、植物離體材料、植物DNA、大型真菌、微生物種質(zhì)資源和動物種質(zhì)資源。
目前,該種質(zhì)庫收集保存各類野生生物種質(zhì)資源2萬余種30余萬份,其中野生植物種子1萬余種約10萬份,保藏量居亞洲第一。
2008年,昆明植物所率先在全國成功實施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。目前,云南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,建設(shè)了14個保護小區(qū)(保護點)、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(園)、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,受保護對象物種達44個。華蓋木、漾濞槭、巧家五針松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余株,回歸3000多株……如今的昆明植物所,已成為云南這個“植物王國”“世界花園”“物種基因庫”的一張重要名片。
(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攝)